《致愛麗斯》,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作 于1810年4月27日,相傳是爲其學生特雷澤·馬爾法蒂而作。後來特雷澤將這個曲譜轉送給居住在慕尼黑的女友布萊托露。德國音樂學家諾爾發現此譜,于 1876年公諸于世。諾爾稱樂譜手稿題詞爲“獻給愛麗斯作爲紀念,4月27號,路·馮·貝多芬”,將“特雷澤”誤爲“愛麗斯”,因此就以訛傳訛,“致愛麗 斯”成爲了正式曲名。樂曲旋律清新明快,猶如涓涓山泉在歌唱。第一個插部主題情緒更加開朗,右手快速的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使主題顯得活潑流連。第二插部主題由主音的持續低音和弦連接而成,端莊典雅,形成了和主題的對比。最後,主題又一次再現,樂曲在柔美抒情的意境中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