}
原指天主教徒對聖母瑪利亞的贊美歌。其歌詞最早是由羅馬教廷于1545年起召開的特洛特會議上確定的。19世紀以來的聖母頌,歌詞已經變得比較自由,除了必須含有的對聖母的贊頌之外,其它戒律均被打破。作曲家借它抒發感情和對未來的希望,故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俗的成分,而不僅僅限于宗教的範圍。
《聖母頌》(Ave Maria)法國浪漫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古諾有一首廣爲流傳的歌曲的《聖母頌》,其使用的伴奏是巴赫《平均律鋼琴曲集》(Well-Tempered Clavier 1)第一首《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》(BWV846)的前奏曲部分。《聖母頌》作品始終充滿著一種高雅聖潔的氛圍,使我們如同 置身于中世紀古樸而肅穆的教堂之中;而《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》的前奏曲部分則精美絕倫,集純潔、甯靜、明朗于一身,滿懷美好的期盼,以這樣一首樂曲作爲《聖母頌》的伴奏,確實是恰如其分。最難得的是,古諾竟將它與自己歌曲的旋律結合得天衣無縫,渾然一體,可謂巧奪天工。